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质量党建、精准思政向高校延伸,及时了解和把握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以下简称“双创”工作)的推进情况,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委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对第二批10家示范高校、99家标杆院系、999家样板支部及首批和第二批共200家“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以下简称“双带头人”工作室)实施跟踪评估。在梳理分析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育人号(以下简称育人号)上各创建单位信息发布情况、部分创建单位报送的7—8月常规信息基础上,形成动态分析报告如下。
一、育人号信息发布情况
7—8月期间,共有629家单位在育人号上发布信息,其中,示范高校8家、标杆院系59家、“双带头人”工作室79家(其中首批26家,二批53家)、样板支部509家,有571家单位未进行信息发布。
从各创建单位的信息发布数量来看,7—8月期间,4种类型创建单位在育人号上发布信息共计8830条。示范高校共计发布626条,平均发布62.6条;标杆院系共计发布936条,平均发布9.45条;“双带头人”工作室共计发布361条,平均发布1.81条;样板支部共计发布6907条,平均发布6.91条(见图1)。
从各创建单位发布信息的浏览量来看,7—8月期间,4种类型创建单位在育人号上的发文浏览量共计72284次。其中,浏览总数在1000次以上的单位有13家,示范高校中浏览量最高的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为751次;标杆院系中浏览量最高的为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达到824次;“双带头人”工作室中浏览量最高的是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工与通运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达到4421次;样板支部中浏览量最高的为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达到13610次。
从各创建单位发布信息的点赞数来看,7—8月期间,4种类型创建单位在育人号上的发文点赞数共计35661次。其中,有9家单位的点赞数达到1000次以上,有32家单位的点赞数达到100次以上。示范高校中点赞数最高的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达到392次;标杆院系中点赞数最高的为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达到226次;“双带头人”工作室中点赞数最高的是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工与通运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达到143次;样板支部中点赞数最高的为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达到11307次。
从各创建单位在育人号上的指数[1]来看,7—8月期间,在已经发布过信息的创建单位中,示范高校的平均综合指数为39.35,标杆院系的平均综合指数为8.94,“双带头人”的平均综合指数为1.63,样板支部的平均综合指数为16.49。
图1 各类型创建单位7—8月育人号建设情况
综合各创建单位在育人号平台上信息发布的总体情况,超过六成的创建单位能够按照要求对创建活动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并进行发布,但由于处于暑假期间,各类型创建单位相较于前两月信息发布的数量和效果均有明显下降。在各类型创建单位中,示范高校的宣传积极性明显高于其他三类创建单位,点赞数和浏览量均大幅领先。但也存在极少数示范高校内容发布较少,两月无一条内容发布的情况。大部分标杆院系能做到及时发布信息,积极打造线上宣传阵地,但也有逾四成的标杆院系在两月中未进行信息发布,平均浏览量为四类创建单位最低。“双带头人”工作室信息发布数量明显低于其他三类创建单位,其中首批有73家单位、第二批有44家单位内容发布数量为0,平均浏览量与标杆院系基本持平。值得提出的是,样板支部在7—8月信息发布数量大幅增长,平均点赞数和综合指数均明显高于标杆院系和“双带头人”工作室。
总的来看,相较于前两月,各类创建单位活跃度和积极性维持在稳定水平,但受放假和疫情的影响,总体发布数量和浏览数量有略微下降。在第二批创建单位收官之际,需要进一步督促各类创建单位利用好育人号平台,继续对标优秀创建单位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提升党建工作实效,为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二、常规信息报送情况
7—8月期间,第二批“双创”培育单位中有127家通过育人号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华中师范大学)报送月度常规信息。其中,示范高校5家、标杆院系64家,另有58个样板支部主动进行了信息报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中有103家(首批45家、二批58家)报送了月度常规信息。从报送的内容来看,7—8月,各创建单位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双创”工作。
(一)抓实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
理论上清醒是政治上清醒的前提,理论上坚定是政治上坚定的保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各创建单位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大力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一是创设机制长期学。部分创建单位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为长期化、持续化进行的自觉行动。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并整合学校优势力量,成立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不断挖掘党史育人资源,深化党史党建理论研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第一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机制,将学理阐释与理论宣讲相结合,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第一、第二课堂深度联动,强化党史育人成效。二是组织会议集中学。各创建单位定期召开专题学习会议,做到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组织2个主会场、23个分会场,通过电视、多媒体设备、手机客户端等多渠道集中收看庆祝大会盛况,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沈阳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第二党支部组织党员进行“暑假期间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交流”活动,分享暑假期间开展党史学习的经历、做法及收获,提升党员思想政治觉悟。三是开展活动特色学。部分创建单位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实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党委正式上线“建筑创作中的党史学习”线上展馆,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分设“红色建筑背后的党史学习”和“党史光辉下的建筑创作”两部分,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特色展示平台。
(二)创新思政教育,提升育人实效
“致治之要,育才为先”,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各创建单位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的主方向,积极创新育人方式,不断释放育人效能。一是深入推进课程思政。部分创建单位坚持拓宽思政教育渠道,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体化发展。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召开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教师思政一体化建设质量提升会和研讨会。西北工业大学党委积极推进思政创新工程,学校工程实践训练中心联合陕西高校工程实践训练中心,正式成立西北地区高校工程训练研究会课程思政与劳动教育联盟。二是加强思政队伍建设。部分创建单位在暑期举办和参与各类培训,着力提升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参与学院思政工作能力提升班培训,进一步提升党务、思政和学生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三是在实践中强化育人功能。部分创建单位利用暑期开展特色思政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在派出10支“党建+”教育实践队,开展“党建+”微课、调研、寻访、影像、经典等五大行动。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组织多个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省内外各个地区进行实地走访,学习当地红色精神,探寻红色基因。
(三)重视交流共建,发挥示范作用
部分创建单位积极搭建党建共建平台,通过分享自身党建工作经验和成功做法,带动提升共建单位的党建工作水平,促进共建双方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校企合作达到优势互补。部分创建单位结合专业设置和学科特色,与校外企业达成支部共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与北京国网富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以党支部共建为契机,探索高校党支部与企业党支部之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党建工作新途径。二是支部联合促进专业发展。部分创建单位以支部建设为载体,推动专业领域合作,达到党建和科研互促互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与电子科技大学基础和前沿研究院教工党支部召开合作论坛,促进医工结合领域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优势,促进共同发展。三是交流学习促进共同进步。部分建设单位积极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流互动,探讨党建工作经验。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排球运动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与运动人体科学学院运动生理党支部召开“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工作交流会,双方就未来合作提出建设性想法,充分发挥“双带”支部在党建、教学、科研和训练等工作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四)服务社会发展,强化责任担当
7—8月期间,南京、厦门、张家界等地爆发规模性新冠疫情,河南等地暴雨突发,汛情严峻。面对大战大考,部分创建单位主动作为,协助做好防疫管理、抗洪抢险工作,彰显了高校责任担当。同时,一些创建单位在暑期号召师生参加“三下乡”等活动,充分发挥人才、专业优势,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高校智慧和力量。一是分秒必争投入抗洪抢险。暴雨险情当前,部分创建单位积极开展防汛抢险工作,让党旗在防汛救灾第一线高高飘扬。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党委第一时间成立防汛领导工作小组,积极与郑州、新乡防汛救灾工作进行信息共享,开展抗洪救灾感人事件学习活动,号召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投身抗洪防汛工作。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积极开展“防汛抢险,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和“不惧风雨,艺起抗洪”主题美术创作活动,为防汛救灾的最后胜利加油鼓劲。二是群策群力做好疫情防控。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起伏反复,部分创建单位积极动员广大党员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全力构筑疫情防控严密防线和坚强屏障。江苏大学药学院药剂系教工党支部积极动员党员教师加入志愿者队伍,下沉社区一线,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三是主动作为服务乡村振兴。部分创建单位探索形成了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路径,通过党组织建设、教育扶持、产业提升、实践教学、文化引领等方面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党委动员志愿者服务团开展支教活动,并组织调研团赴柞水县进一步了解两河村脱贫攻坚发展情况。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学院党委组建“日出东方”党史学习实践团、“筑梦乡村”乡村振兴实践团等团队,深入酉阳山羊村开展帮扶慰问、乡村文旅宣传片拍摄、党史宣讲、人居整治等实践项目。
三、工作总结
各创建单位在7—8月期间围绕“双创”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有成效的创建活动。暑假期间各创建单位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提高政治站位,压实责任,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持续推进党建工作顺利开展。
示范高校根据“双创”工作总体要求,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突出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学校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整合学校优势力量,推动基层党组织质量创优,推出一批有理论深度、有广泛影响的成果。聚焦党史学习教育,坚持理论与实践、学习与业务相结合,以暑期社会实践为抓手,及时将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具体行动,助推党史学习走实走深。同时,扎实部署做好防洪防汛、疫情防控、秋季学期开学准备等重点工作。
标杆院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方针,着力从班子建设、队伍建设、机制建设、品牌建设等夯实基层党组织。部分创建单位与政府机构、校外企业、兄弟院校等开展党建共建活动,积极推进党建工作与院系工作有效融合,搭建党建共建平台,发挥联动效应,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时,结合“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坚持带头学、带头做,切实发挥引导作用。
“双带头人”工作室坚持守正创新,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以学科建设为载体,全方位促进党组织建设和业务工作有机结合。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扎实开展好暑假期间主题党日活动,抓好“智慧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专业优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暑期做到党史学习教育“不放松、不断线”,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党史学习教育线上线下活动,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前沿阵地,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
样板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响应疫情防控号召,及时传达疫情防控信息,着力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线;严格落实支部工作安排,定期开展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根据党史学习教育安排,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支教活动与帮扶考察中,切实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在学史力行中办实事开新局。
初心源自信仰,使命呼唤担当。下一步,各创建单位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总结凝练党建工作经验,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全面过硬的工作作风面对新形势,踏上新征程,为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